评价结论: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用人单位属于“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代码为C3332。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的规定,用人单位属于“金属制品业”,再结合用人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性、浓度(强度)、接触频率、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将用人单位定性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企业。
用人单位总体布局、建筑物内功能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设备布局、工程防护、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辅助用室设置等方面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等规定的要求。
用人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①部分作业场所的警示标识设置不全面;②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存在缺项,未针对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进行职业健康;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演练内容不完善;④职业卫生档案管理不完善。
建议:
(1)职业健康监护
建议用人单位根据本次现状评价检测结果,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岗中的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项目应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的规定严格执行,体检项目应覆盖齐全,不能漏项;若职业健康体检出现复查人员,用人单位应积极安排复查,并根据体检复查结果对员工进行正确处置,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2)职业卫生管理
①用人单位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台账资料,加强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长期持续完善相关工作内容。
②经现场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厂区内设有警示标识,但是不全面。建议企业在现有已设置的警示标识基础上进行完善,因为用人单位的生产特点为电焊作业、打磨作业为主,应完善电焊、打磨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警示标识的设置,部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举例如下:


(3)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演练
用人单位应完善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演练,针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危害事故进行演练,并留存演练记录,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