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结论: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2019修订版),用人单位属于“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1513。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的规定,用人单位属于“制造业(二)-酒制造业(三)”,再结合用人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性、浓度(强度)、接触频率、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将用人单位定性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企业。
本项目总体布局、建筑物内功能布置、设备布局、建筑设计卫生、职业卫生检测结果、岗位防护设施设置及个体防护用品设置等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等规定的要求。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①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包装5#上瓶岗位、包装5#下瓶岗位噪声检测结果超职业接触限值;②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存在缺陷。
建议:
职业病防护措施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分析,用人单位包装5#上瓶、下瓶岗位工作场所噪声40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建议用人单位建立“听力保护计划”;进一步加强噪声超标岗位的减振降噪措施,合理设置包装线的设备布局,降低噪声超标设备的布置密度,减少包装线产生的噪声相互之间的影响;适当减少噪声超标岗位工人的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工人接触噪声的作业时间。
完善应急救援设施及应急救援演练
①用人单位根据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化措施,并落实人员管理,使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进行检测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氨气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②用人单位出现二氧化碳大量泄漏时应立即检测泄漏源并关闭充装排、低温泵、送液阀,当泄露源无法封堵时,员工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晰处,如人员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检测和抢修作业时,穿戴全身型防化服,佩戴防冻手套。
③用人单位一旦发生硫化氢泄漏应迅速撤离泄漏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30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化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职业卫生管理
用人单位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台账资料,加强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长期持续完善相关工作内容。
|